贝斯吉他论坛精华:对选琴和订做都有帮助

是一个台湾人的BOLG资料,反正对我挺有用,讨论了BODY,NECK,pickups。全文如下

Body Woods(part 1)
The Better Tone — body WoodS(part 1)
现在开始,我想我们可以来聊聊贝斯的音色(tone)问题。
基本上,决定tone的因素实在太多太多了,我们就先从一些硬件的分析开始吧。先来看看琴身(body)。

许多有经验的贝斯手,在选择贝斯时,会特别去考虑琴身和琴颈(neck)的质材。因为他们知道,不同的质材会成就出不同的音色。例如,盖瑞威理斯(Gary Willis)个人比较偏好重量较轻的木头,不是因为他嫌琴太重,而是因为他需要较好的低频共鸣。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听觉喜好,那么锁螺丝(bolt-on)的结构,搭配低密度的琴身,如轻梣木(light ash)、赤杨木(alder)或是菩提木(basswood),变成是重要的选择方向。

制琴名师罗杰撒朵斯基(Roger Sadowsky)表示,他觉得赤杨木(alder)比较偏甜美而温暖的声音。沼泽梣木(swamp ash)则是比较紧实而有力的声音。桃花心木(mahogany)则是中音有点过多,枫木(maple)的音色又有点太亮。

往后大家在看琴或试琴的时候,不妨注意一下琴身的木材,或许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质材和音色。而我个人比较喜欢清晰且紧实的贝斯音色,所以在选琴时,都往较硬且较重的梣木 ( white ash 或 regular ash ) 考虑。例如我的Moon JJ和Yamaha TRB。

Body Woods(part 2)
The Better Tone — body WoodS(part 2)
既然每一种木材都有它特有的声音取向,那如果能综合不同种类的木材,是不是就更能调和出想要的音色呢?就是这样一个想法,许多专业的制琴师,开始使用「混和木材」(mix woods)的方式来制作琴身。

所谓「混和木材」,指的是一种「合板结构」(laminate construction)。也就是说,琴身是由一层一层的木材堆栈、压缩、黏合而成的。我们暂时用木质地板的组合图来比喻一下。

制琴名家麦可托巴亚斯(Michael Tobias)认为,利用合板制琴,更能成功地控制音色表现。因为,每一层合板代表的不止是一种木材,更是一个「压缩层」,这样可以更精确地掌握琴身每一个部分的紧实度,让琴体振动更为彻底均匀,声音自然平顺稳健。

要和托 巴亚斯 先生道歉一下,我真的找不太到他的合成琴体照片。暂时偷用一下Alembic的照片,来认识一下这种合成琴身。

另外,专门接受客制订做的制琴师巴柏米克(Bob Mick)也分享了自己的习惯。他说他通常都用比较软的木头,例如赤杨(alder)和西北枫(northwest maple),来做中间层。用硬木来作上下层。

他补充说到,沼泽梣木(swamp ash)和西北枫生长在较潮湿的气候环境里,所以长得比较快,而且重量比较轻。相较于一般梣木和硬岩枫(hard-rock maple),当然软多了。

除了树种和生产环境的差异之外,裁断下来的木材保存和状况的控制,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我曾经拜访过木材厂几次,看到他们把进口的北美巨木存放在超大型的游泳池里,保持巨木的湿度和健康。另外,也看过几次制琴工厂把木块,存放在温湿控制的储藏室内,让木块中的水分自然挥发。存放时间和湿气挥发速度的比例,都要经过准确的计算和记录。真的很麻烦。

另外,有人会问,很多琴的表层选用高级的木材(exotic top),对音色有帮助吗?撒朵斯基先生说,他们的贝斯表层木材都在1/ 8英吋( 3.175m m)左右,他个人不觉得有甚么差别。不过,如果超过3/ 8英吋( 9.525m m),就会有差了。所以exotic top在视觉上的享受,应该会胜于听觉上的作用。
Necks
The Better Tone — neckS

来吧,继续有关我们音色部分的硬件讨论。这次我们聊一下琴颈(necks)。琴颈的质材和结构,对于音色也有相当程度的影响。

有些制琴师觉得,如果能使用单一一片木材(single/one piece)来制作琴颈,是最好的。但也有制琴师倾向使用合板的方式制作。…………
有些制琴师觉得,应该使用一些坚硬而轻量的材料,如石墨来强化琴颈(graphite -reinforced)。有些制琴师甚至主张,最好能用特殊材料,如碳纤维(carbon fiber),来制作整支琴颈。…………

为甚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讲法呢?让我们来研究一下吧。

我们都知道,不论如何,琴颈都必须要坚固,至少要能充分抵抗琴弦的张力和拉力。

不说不知道,一般四弦贝斯上的琴弦拉扯力是相当恐怖的。我们以号称世界最大的琴弦厂达代理欧(D’addario)所提供的数据来看,若我们安装45、65、80、100的镀镍缠绕弦(nickel round wound),在标准调音下,将会产生78.28公斤 的拉扯张力。很多人的体重都到不了这个数字,够恐怖吧。

既然,抗张力是琴颈的首要需求。合板方式自然比单片木材来得强壮许多。石墨强化的使用自然有其道理。

尽管肯史密斯(Ken Smith)认为用石墨强化琴颈,会干扰琴颈的自然共振。盖瑞威理斯(Gary Willis)也不喜欢,因为石墨成分的关系,会拉高整个琴颈的共鸣频率。这样低频的共鸣就会少了许多。而罗杰撒朵斯基(Roger Sadowsky)也偏向使用单片木材、不加石墨强化来作琴颈。

因为他觉得,就算加了石墨强化,还是无法避免「死音」(acoustic dead spots)出现。所谓死音是指,在指板上总是有一些音的音质、音量和音长比较差,这几乎是正常的物里现象。好的制琴也只是不断地努力减少死音数而已。

这样看来,否定石墨强化的人为数不少。那整支碳纤维的琴颈呢?像Moses Graphite他们的产品。如果用上面的理论,这种琴颈的振动频率应该「超」高的吧。那能用吗?

嘿嘿,他们的逻辑可特别了。Modulus Bass的总裁瑞奇雷斯诺(Rich Lasner)表示,就是因为超高,高到根本无法跟琴身共鸣。整支琴颈变成一个「全然异质」的组件。这样才能「最忠实地」呈现琴身本体的共鸣和音色。再加上,碳纤维质地紧密均匀,琴颈强壮不易变形,大大增加了延音效果。所以,碳纤维琴颈才是真正的「完美典范」。

这种逆向思考酷吧!!

Pickups(part 1)
The Better Tone — Pickups(part 1)
我们先来聊聊拾音器(pickups)的外观吧。

首先是伟大Fender所推出的Jazz Bass。这个款式的曝光率极其之高,从杰克帕斯托瑞尔斯(Jaco Pastorius)、马可斯米勒(Marcus Miller)到盖迪里(Geddy Lee),无数的电贝斯英雄手持Fender Jazz Bass,开创惊人的音乐成就。

这款的贝斯所使用的拾音系统,是由两个单线圈(single-coil)所组成。拥有较多的高频,音质也较为精致细腻,足以展现许多声音表情和细节。

另一个典型则是同家公司出品的Precision Bass。从放克大师乔治波特(George Porter Jr.)到金属名将史蒂夫哈里斯(Steve Harris),都是P Bass的爱用者。
P Bass所使用的拾音器是一组错开式的Humbucker,多半装设在琴身中央,正好是右手拨弹的位置。声音深沉、饱满、而且有力,足以填补大量的声音空间。
由于不同的拾音器形式,拥有不同的声音特质和个性。所以也有不少乐手,偏好在P Bass靠近琴桥的地方,加装一个Jazz Bass的单线圈拾音器,藉以综合两种声音的特色。一般我们称之为P-J搭配。

MusicMan的StingRay也是电贝斯的典范之一,使用的是一个大颗的Humbucker拾音器,而且装设在较为靠近琴桥的位置。搭配着主动式的电路,在强调高频的同时,也能顾及丰富的低音。

当然,随着时代和音乐类型的改变,拾音器的设计和搭配方式,也开始有所变化。例如前几年的LakLand,就是以J-H的独特搭配模式,在市场上颇获好评。
那到底哪一种拾音器搭配方式最好呢?这问题当然是没有答案的啦。每个乐手都有自己的习惯、喜好、和工作需求,自然会选择不同的搭配和声音。像盖瑞威理斯(Gary Willis),他就觉得只装设一个单独的拾音器,比较能集中接收琴弦的振动,声音也比较忠实。Nashville的录音室贝斯名家代夫包摩尔(Dave Pomeroy),同时也是Earwave Productions制作人的他,就比较喜欢各种不同的拾音器搭配,以及复杂繁多的音色变化。

下一次,我们再试着更深入地去了解,拾音器的内部构造,以及对声音的影响吧。

Pickups(part 2)
The Better Tone — Pickups(part 2)
拾音器(pickups)是乐器本身与音箱之间的重要连结。拾音器不只「放大」了乐器本身的特质,同时也会因为它的设计、材料、结构和安装位置而「改变」原有的那些特质。

单线圈或双线圈、合并式或错开式、并连或串连、被动或主动、陶瓷或合金磁蕊、柱状或棒状磁蕊、金属丝规格和缠绕圈数等等,都会影响拾音器的音色。肯史密斯(Ken Smith)在设计拾音器时,他习惯使用双线圈设计,来避免单线圈标准的60-cycle hum。但与此同时,他并不希望因为双线圈的关系,而造成过度粗厚和模糊的声音。所以他会使用陶瓷磁蕊,以及用并连的方式来制作拾音器。

常见的量产拾音器品牌如下:
bartolini\emginc\seymourduncan\dimarzio
与被动式拾音器比较起来,主动式拾音器通常给人的印象是较多的高频,以及更清晰的声音。然而,喜欢被动式拾音器的人会认为,就是要不带任何耗电装置的拾音器,才能让贝斯与音箱合谐地运作。不过,Rich Lasner建议了一条中间路线。他觉得,可以用被动的拾音器,搭配主动的电路,一样可以保持他们要的那种感觉。

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喜好、不同的选择、以及不同的使用方式。这一点是很正常的。Barry Sparks会用被动拾音器配主动电路,却不使用琴上的EQ转钮,而选择直接在音箱上作EQ调整。Dave Pomeroy喜欢在表演时使用主动式的拾音器和电路,因为这样可以轻易地在贝斯上直接变化音色。Alex Aguilar指出,主动式的拾音器的输出阻抗相当低,在使用较长导线时,比较没有高频衰退太多的状况。Lasner说,磁蕊结构对音色影响也相当的关键。柱状磁蕊所产生的声音非常集中,中频非常清楚。而棒状磁蕊的声音听起来则比较平顺,而且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