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杂志《乐器》专访:十年传奇十年荣耀 吉他中国

国内乐器行业专业杂志《乐器》2010年10月期,对吉他中国创始人小兵进行了专访,详细为大家揭秘了吉他中国的发展、结构和背后的故事,感兴趣的请查询2010年10月期《乐器》







部分文字:
十年传奇十年荣耀 吉他中国网络发展之道

本刊记者/ 黄 伟


编者按:在这个网络3.0时代,每个人生活都离不开互联网,而对于音乐人,尤其是对吉他手来说,没有不知道吉他中国(www.GuitarsChina.com)网站的。这个主题为“For the love of Guitar”的网站,已经被公认为是中国的吉他手的精神家园。
   
从2000年10月开通并曾经长期由一个人运营的网站,到今天已经走过10个年头,而江湖中也隐约有其幕后推手的传说。今天,我们就一起揭开这个酝酿了十年的音乐网络运营的传奇,走近“吉他中国”,走进幕后,与吉他中国网站创始人、执行总监——姜伟先生话网络生存之道。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为记):作为老朋友,在吉他中国10周年来临之际,把您推到前台,给大家介绍下吧。
   
吉他中国(以下简称GC):还是老习惯吧,主要介绍吉他中国,这也是10年来我把握的一个准则:让更多人知道吉他中国,而不是个人。

记:每个站点背后都映射出人的运营概念与思维,一切以人为本,从人开始吧。
GC:好的,那么我希望下面讲的像故事一样,我觉得做个有故事的人也蛮好玩的。关于吉他中国和它背后的一些故事,我想更多的人知道的是经常出现在吉他中国论坛的ID:小兵吉他,也就是我的用户名,这个ID区别于管理员,因为我喜欢跟会员聊天,而管理员是我的马甲,主要用于严肃的管理。
吉他中国的缘起
  
从做网站第1天,就没把吉他中国当成个人主页做。一开始,我就赋予了他一个虚拟的“团队”形象,而且很早以前它就做到了,从“被认为”是某大公司的网站到许多人来应聘,到终于有了管理团队。但是,谈到网站发展,肯定要谈“我”了。而这个我,他只是个管理员,就像“小兵吉他”是个ID。
1999年11月,我左手拎着显示器、右手拎着一个奔腾166的主机身无分文从吉林来到北京,住在公主坟六里桥一个10平米的小平房,然后是找工作,至于吃多少苦没必要说了。2000年1月,到一家公司上班做编辑和多媒体制作,开始接触网络。5月,赶上网络泡沫,被猎头公司挖到一家香港公司,在五星级办公楼办公,月薪上万,主要制作FLASH,积累了点经济资本。公司1个月烧了100万美元,当时巩俐是公司形象代言人。到了10月,公司钱烧大了,于是公司在泡沫中倒下了。期间,我早已经萌发了做网站的想法,正好这是一个个契机。接下来的一年我几乎不上班,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开始了吉他中国的规划与制作。
我们有个骄傲的名字:吉他中国
   
做网站,首先选择域名,当时非常想注册:chinaguitar.com,但已经被一个美国人注册(后来这个名字又被我注册回了,这是后话),发现 GuitarsChina.com 没有被注册,于是注册了这个。关于GuitarsChina.com和ChinaGuitar.com曾问了位英国的朋友,她说:ChinaGuitar给人感觉是中国的吉他,是产品;而GuitarChina是吉他覆盖了中国。我也是这么理解的,而且发音感觉也特别好,于是就叫吉他中国了,事实上这个名字得到了大家的喜爱,为一个网站的发展取得了先机。
  
2000年10月1日正式开通,网站刚开始全部是Htm页面,几乎没有任何程序,我一页一页做,一个链接一个链接做,大概做了几百页吧。网站刚推出时,很难看,呵呵,或许就象一个婴儿诞生一样。但,它出生了。那时目标很明确,我清楚的记得吉他中国第1条新闻是:吉他中国要做中国最好的吉他音乐交流社区、做商业的网站。我从未反对商业,在这个商业成为王道的时代,人都在追寻物质的或精神,这无可厚非,只要取之有道。
  
然后是不断地改版,应用各种新技术,不断有更多的热爱吉他的朋友参与进来,从设计到技术,从虚拟空间到专属服务器,技术和硬件都随着网站发展自然而然的升级,直到壮大这一天。
吉他中国和它的朋友们
  
在吉他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得到很多优秀音乐人的支持,经常提也必须提的是:亮子(著名吉他手李延亮),我很尊敬他叫他亮哥。关于他和吉他中国的故事我会再写,这里简单的说下,当初网站还很小的时候,他能看到这个网站的潜力,并且给出建议和方案,身体力行,参与建设,而且,为我提供了一些物质服务,而最关键的是思维的打开。像他的音乐一样,《哈里路亚》、《永世降临我不悲伤》、《千亿个太阳》等。吉他中国10年,也几乎跟亮子一起疯狂成长,我们都在各自领域努力,努力的人总有共同语言吧。


部分内容,详情请购买《乐器》传统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