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振熙 (TYMA创始人)
40年前他出生于木匠家庭,从小看着父辈们的“敲敲打打”耳闻目染,对木头灵性的认识比一般人更深,同时也继承了那个年代手艺人的特质,与生俱来的淳厚,不与人道的低调,手艺人忍辱负重的智慧。
按部就班,他也应该会成为父辈一样为街坊们打造各种家用“木头”的手艺人。
但当他步入少年时,国家经济改革高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眼看着父辈守着的那些手艺不再被人们需要了,如秋风扫叶般快速的凋零,而父辈们一个个也开始改行谋生,在他看来,也许以后再也不会与它们打交道了。
年轻人无所顾忌,怀抱梦想向往繁华的闹市,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南方城市里,他做过工人、保安、销售、摆过地摊、睡过桥洞,吃过那个年代所有的苦,孟子曰:“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他说这是对自己说的最多的一段话,因此并没有在那会迷失自己。
每个人都具有创造的潜能,即使还在做着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时也都有它的价值。拥有努力与坚持品质的人,会更容易受运气的眷顾。
在闯荡两年后,机缘使然他与木头打上了交道,初见那堆码放在台湾人开的吉他厂里的木头,静置一隅,古拙 质朴,他看到了里面蕴藏着的浓郁文艺情调,也看到了自己内心的渴望。
现今社会,有钱才是成功。我们的成功学,比任何时候都更现实、更势利、更急功近利!在这种环境下,潜心用匠心做好产品的人太少太少,正在坚持的人则显得很是珍贵。
黄振熙先生经常与他带出来的制琴师们聊天时说到,现代的人都喜欢投机取巧,特别是生意人,如果我们随大流搞投机,早己发大财了。钱要赚,但那种钱不是我想要的。
国人工匠精神的缺失早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对工匠精神回归的呼吁,李克强总理都把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了,可见其以后会是尤为频繁和迫切的。而黄振熙带领的制琴师团队苦苦坚持脚踏实地制琴的这些年,正是工匠精神的传承体现。
黄振熙先生说我们做的,只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一辈子都在做的一件事情,没有什么科技含量,从熟能生巧到把它做到极致,这就是我们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