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很久之后的感想贴 效果器解决方案的反思

很多次异想天开以为达成什么目标之后 玩设备就可以告一段落了
也一直绞尽脑汁在取舍一个最完美解决方案(板子)

现在终于可以跟这两个幼稚的想法告别了

电吉他跟时装一样 也是日新月异 想法和技术碰撞 大家可以明显感觉出来 现在已经今非昔比 部分经典的确能永存 但大多数时兴的论调终究要被重新洗牌

下面列举一些 潜水这么久(其实是不看GC了) 去境外待了一阵的想法

最近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日系效果器很火 特点就是 贵、手工、指向性强(可调范围窄)、响应好

某F牌的效果器由于 一些我很喜欢的J rock stars,以及一些跟日本联系紧密的 guitar virtuoso的使用(比如matt schofield, robben ford, michael landau 等)  让我脑残粉了一阵 基本把各个型号买齐试过了

F牌效果器, 源于P牌。 而如果你去研究P牌的产品列表,发现很多都出到了第3 甚至第5代

那么你再去找稀少的资料看他的第1  第2代  发现很多体积都很大    价格也都很贵  这不仅是收藏性的原因   就某个型号 SDR来讲,我亲自对比了第5带 与 l’arc~en~ciel 的Ken用的第2代

发现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明显第2代要好

而第1代由于太稀少 终究不能得到 , 可以总结 P或F牌一直在做着把体积缩小、供电要求简单化 并最大限度保留品质的工作

对比P牌的 heat blaster, F牌的 同款产品 体积明显大很多。 看来 F牌与P牌对 为了体积而在音色上能做的牺牲限度有不同的理解 可能也是导致F从P中分出的一个原因

所以虽然过去的P牌也有F部门,但是其区别不单单只是量产和手焊的区别

比如我拥有一块P牌F部门的 velvet comp, 价格上由于收藏性质 比 P牌量产的要贵很多 但是区别却几乎听不出 可见同样的电路 以及PCB版 (手焊并不一定是搭棚) 材料 , 手焊与量产的区别并不大。

那么F牌比其P牌最大的有点我觉得就是 响应更好  不管从技术上是怎么实现的,  这种听视听很难听出区别,这也是这种产品尴尬的原因,因为你要往高端追求,就必须讲究响应,而响应一般从试听上 不足以表达出来。

所以我们还是应该拥有更多品牌和更多showroom 更多展会 更多沙龙让更多人 get their hands on the gears

F牌的dirty box比较多, 其应用场景很多都是为   clean combo设计的,尤其是fender style。   而一个 dirty box+clean chanel 的组合, 听起来就不是和高端大气  虽然也有很多大师在用, 但应该说他们是为了方便、 或者为了blend出个性的声音。     比如你一个再好的dumble clone 进到 一个再好的 clean amp里,哪怕是 dumble  自己的clean chanel,其效果能有 直接dumble好么

所以F牌可以定位为gigging tools 以最小的体积和重量代价获得最好的声音与响应,这也与其公司的技术目标吻合。

而另外一个很火的日本牌 Vemuram,经过了今年初 在TGP上的信誉危机后 (指 Vemuram Jan Ray被指电路抄袭 Paul C Timmy) 价格经历了一个小跌 但很快又起来了

因为就算从技术层面上论证了Jan Ray抄袭Timmy的人,也不得不承认 经过日本人改造的Timmy 更加 Fender friendly  , amp friendly。   听起来更高级

而且全铜外壳 貌似也没见到有别家用 是我见过最漂亮的pedal

夏天的时候我买了一个Jan Ray, 很快取代了我的Gain Boost位置。 用它做Cut 非常好, 比如你的拾音器有一个很full range的 frequency,也许直接进amp之后听起来有点刺耳 (比如tom anderson)这时候不要气馁, 其实是好事

你用amp或者 pedal做一个cut 把不需要的频率cut掉 可以获得 比 拾音器直接听起来就悦耳的产品(比如SD和dmz)更好的效果

比较形象的描述是比如有时候你自己弹琴觉得不错 但是乐队一齐奏你的声音就被淹没了 音量再大也没有用 这时候打开Jan Ray,你就立即出来了 这种美妙感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他把吉他最优势的频段集中提出来了

另外一个Vemuram的产品是 Neoplex,这款由于 芯片量少 已经停产。 我很幸运地在停产之后获得了一块。 与很多其他产品一样,他是用来做 Echoplex的boost clone。

可以看成一个高级版ep booster。  EP booster是可以9到18v供电的,这块也可以。原本在9V供电的时候我就已经觉得 很神奇。 他让你的tone多了一点crunch。 无论是清音还是失真都非常好听,除非你要那种 大而不破的 glassy clean sound。  不然是可以常开的。     而且这块的input buffer 感觉也非常舒服,我的lehle sunday driver放在前面反而让声音变薄了 最终还是选择去掉自己的buffer, 吉他直接进 这块。  后来我试了用18V供电瞬间湿了,总的来说就是headroom变得更大。 原来破的点 现在不破了 需要再用力一点才破。 这样就极大拓宽了演奏动态。 原来的声音在18v供电之后的声音对比下反而显得扁平了。

目前vemuram在开发 shanks 3k 与shanks 4k , 都是德国管的booster。 前者是range master clone, 后者是 original fuzz face clone

john shanks 可以说是弹吉他最成功的人之一吧 (有几个人得过格莱美?还不是靠乐队的歌 )

之前robben ford用的 jan ray 此刻已经偷偷换成了 shanks 3k

这款产品刚刚发售 只出300件 定价475美元 比之前的产品都贵了一圈

但我觉得喜欢range master treble booster的人 买了它 应该不会觉得亏

我个人比较喜欢 fuzz face, 现在在等shanks 4k

相对于F牌和V牌 这些对声音塑形很大的牌

目前vertex的prototype

vertex跟这些人应该也很熟 因为以上提到很多人的板子基本都是他做的

他比较善于总结吉他手的内心需求,做一些 工具类产品 进行一些之前没人想到的改装。

比如很多人其实是承认电池供电要比变压器供电要好的。

但因为单块结构设计的问题,有多少人能做到经常换电池呢。

首先单块基本都是固定在一个板子上形成一个系统,而很多单块 只要input里插着插头 就一直等于开着, 电没几天就跑了

有些牌子比如 way huge的电池仓是玩具式的, 看似比较方便,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了能把电池仓扣开电池拿出来 你的板子上要给这个动作留一个空间 而板子的空间是很奢侈的 又不可行

所以最后很多人都无奈用电源供电了  经济上来讲一个好的电源2k块钱 可以买 5块钱一个的电池 400个 理论上够你用到天荒地老了

而效果又不如电池好…

vertex就做了一个  盒子,里面有很多电池位, 然后像单块电源一样输出到各个单块,并且做了一个开关。

这样既能保证 电池供电的效果,又能不用的时候关了 而不必把所有input 拔出来。  并且打开这个盒子 是用手拧式大螺丝  这个玩意成本估计不到100块钱 估计如果中国能做山寨的 肯定能拯救很多tone

在不得不用电源单块的时候, vertex又研究为什么电池供电质量比变压器好, 有人说因为电压的衰减,那voodoo lab 早就注意到这点了 做了 衰减电压的输出  但是并不是所有单块都适合稍低电压的供电  而且这样其实音色跟电池还是不一样  并且人家电池一开始大约在9.6v的时候声音就比你变压器好 是为什么呢  vertex就提出 是因为电池的current draw有限,就是其功率有限。 一般单块电源用的 降压芯片 最大输出都远超过 单块需求, 就会造成 单块在实际使用中的电流大小  要超过 在电池供电情况下的电流大小。   更小的功率反而更好。 于是vertex用电路做了一个限流功能  这样就能够完美解决用供电单块模仿电池供电的效果。 目前这个 功能 一是做在了某些人的改装版 voodoo lab pedal power中,比如matt schofield, 二是做在了 他自己出的单块中,比如vertex wah。   其实这个我估计电路上也很好山寨  国牌不如山寨一下

vertex另外一个我很欣赏的产品是 vertex boost。 一个full range clean boost up to 20dB

有人认为每家都有这种产品。 不足为奇,但其实vertex出的这款很有学问。他可以外接一个表情踏板, 用来调节 volume这个钮。

这点我们从3方面分析

1. 首先它把操控和处理分开。 你的效果器可以放在后面远远的,用很短的线连接, 然后接一个很长的表情踏板出来, 这跟传统的音量踏板就很不同,不需要让信号经过长长的线。 传统音量踏板基本都是 机械结构+一个相应阻值的电位器。 有时候为了用这个踏板 走很长的线路 衰减就很大,本来多一个电位器也不是什么好事。  有的品牌 好像是mission engineering 出了带buffer的音量踏板。 用buffer的方式解决衰减问题,但你这样信号又经过了一个buffer。 跟原来又彻底不同了,就是解决旧的问题引入新的问题。

操控和处理分开还有个好处就是灵活和安全, 你可能演出时候很粗暴。 一个表情踏板踩踩就坏了。 而你分开之后, 哪怕踩坏了无所谓,换一个表情踏板就行了 对单块温柔了很多。



2. 这个功能的本质是应对吉他手需要即时控制演奏音量的问题。传统的音量踏板 是走的衰减路线。就是音量用衰减方法来控制,不衰减的时候是最大的声音, 你要控制音量 就往下衰减,这样控制其实等于是单向的。 吉他手就没有要求 往上增加音量的权利么?  操控和处理分开的音量控制产品 vertex并不是第一家, G-lab就有一个 midi 信号控制的 音量单块, 可以接受midi信号 ,那么你之前将表情踏板转换成midi信号就可以控制这个单块, 然后这个单块再用衰减的方法改变音量  本质也是个电位器。   g lab已经有这样的想法了,可是并没有做成 双向控制。 可能是因为他的理念, 不对信号增加什么。 也可能是因为他对自己模拟电路方面的信心缺乏。 觉得自己做 boost的话 不一定能竞争过别家boost 。 所以 双向音量控制+ 操控与处理分开 目前为止我看到vertex是第一家

3. 这个产品不是横空出世的。 早先给michael landau做 vemuram jan ray 改装的时候,就把它改装成可以用表情踏板控制 其 level 的钮。 限量发售了100个,这个玩意已经满足了前两个的优点了。唯一美中不足是jan ray是一个塑形很严重的块, 他并不是透明的。 那有一部分人群就会因为这点而放弃。 所以vertex的 boost 总结起来就是  操控与处理分开+双向控制音量+ full range 绝对透明

说了这么多效果器 , 再说 音箱。

本人有幸在Rhodes amp的show room试了几台 rhodes amp。 感慨颇多。 但关于音箱的见解大多有关个人偏好。 在比较了rhodes amp, mesa mark v, suhr badger 30, CAE pt100之后我还是觉得PT100最舒服,是理想中的声音。 这里要讲 的是  供电以及声学环境问题。

我觉得 投资在 设备 和 设备的供电以及声学环境上的钱 是要有一个完美的比例才能出 性价比最高的效果, 而且这个比例绝对不是10 比1 , 现在有多少人愿意花 买音箱十分之一的钱来 搞供电和声学环境呢

我觉得这个比例要再小一点才好

比如我试的CAE音箱 , 保险丝就几百块钱一个……  所有电都要先经过保险丝, 用个2块钱的你放心么。

插头、电源线、 电源 什么的都要升级过。   有人会反驳, 吉他与hifi不同, 吉他是制造音色, 不是还原信号,没必要那么矫情。

但是如果你自己试下,你就知道这些升级对声音都不是负面影响,而是积极影响。 总结来说就是音色更清晰,音头更冲,动态更好。 用一种抽象语言描述就是得到了更多的edge。

对电源的升级要特别注意,有的高级电源是给家电用的, 显示器、电脑什么的用, 用在音箱上会损失某些频率

同样 , 单块的供电也不能松懈。 用好的DC插头加好的dc线,得到的声音会多一些edge。  打个比方,我个人感觉使用一个单块就好比是燃烧它, 用更好的供电之后可以将它燃烧地更彻底。

在琴方面, 我强烈推荐KTS的配件

KTS是日本生产钛金吉他配件的厂家

主要有各类saddles, neckplate, 还有tremolo block

总结一句话就是,有效弦长的两端,一段是琴枕了已经,另一端必须是钛金

钛金比吉他上目前用的金属更硬、更轻 这样震动不会被金属本身的弹性吸收 而是更直接地传导到整个系统

几百块钱的投资 让我的声音从泥沼中找到了光明 (就是这感觉)

忘了说ethos overdrive了

一句话带过 真的是非常好呀

改变了我对晶体管落地前级的看法

比电子管的方便很多 而且没有那么大噪音(电子管环节多,哪个环节出问题就会有噪音 防不胜防)   演出绰绰有余 录音都够了